2019-05-31・旺報-專題報導

2019-05-31・旺報-專題報導
梵視台為中國 傳教無關建交斷交

戴瑞明:始終把我們列為中國駐教廷大使館 婉拒改名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表態「很想去中國」,陸梵關係再次引起關注。我駐梵蒂岡前大使戴瑞明5月30日受訪指出,台灣從政治外交面去看,但對教廷而言,只是希望有助傳揚福音。他認為北京在本月中舉辦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所宣揚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與教廷相符,或許得到教宗的共鳴。他還透露,在他任駐梵大使期間,曾三次去教廷國務院,要求他們改成「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但教廷認為易名會給予外界教廷製造「兩個中國」的印象而婉拒。

戴瑞明是我國資深外交官,1996年到2004年任梵蒂岡大使7年半,對於北京與梵蒂岡關係的微妙變化,他認為,梵蒂岡一向自許為「宗教實體」,關懷的是全球各地的天主教徒,不注重世俗國家關切的軍事影響力、經濟利益;雖然台灣會用建交、斷交的國際政治角度看,但外交對梵蒂岡而言,只是希望有助傳揚福音,吸收世人皈依天主。

2005年4月3日,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辭世,教廷駐華大使館降半旗致哀。(本報系資料照片)
2005年4月3日,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辭世,教廷駐華大使館降半旗致哀。(本報系資料照片)

陸梵文明價值觀契合

戴瑞明指出,梵蒂岡以「人類團結、世界和平」為普世價值,而本月中在北京舉行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所宣揚的「命運共同體」,就與梵蒂岡的價值相互呼應,這或許也是讓梵蒂岡更想與北京加強互動的原因。此外,他認為方濟各因認同利瑪竇傳教「在地化」的理念,對與北京關係正常化更加積極。

戴瑞明強調,如果教廷未來要將「教廷駐中國大使館」搬至北京,台灣應理解這不是一般國家與國家間的「建交」或「斷交」,因為在教廷心目中,「中國」只是「普世教會」的「一個教省」,包括大陸、台灣、港澳在內。他們想去大陸宣教,便於為大陸更多的信徒服務,並不是要與哪個政府作對或「背棄」台灣。

欲與北京關係正常化

戴瑞明透露,梵蒂岡的外交名錄上把我們也一直列為「中國駐教廷大使館」,稱我為「中國大使」,在他任駐梵大使期間,曾三次去教廷國務院,要求他們改成「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但教廷認為易名予外界教廷製造「兩個中國」的印象而婉拒。

他認為,台灣應該以「平常心」看待這個問題,畢竟大陸目前有100多個教區,台灣只有7個,為了照顧大陸眾多信徒,與北京關係正常化,是教廷長期不變的目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梵蒂岡與陸藝術外交 動作頻頻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透過媒體喊話「中國是我的夢想」、「很想去中國」,讓外界揣測大陸與梵蒂岡是否離建交又更近了。事實上,北京近其與梵蒂岡進行「藝術外交」,先有世界園藝博覽會設置梵蒂岡館,後有北京故宮將展出梵蒂岡博物館文物,動作頻頻。學者分析,大陸若跟梵蒂岡建交會提高國際聲望,但宗教在大陸的議題也會被放大,這對陸方來講,是個「兩面刃」。

「傳心之美──梵蒂岡博物館藏中國文物展」28日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吸引不少遊客前往觀賞。(記者陳柏廷攝)
「傳心之美──梵蒂岡博物館藏中國文物展」28日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吸引不少遊客前往觀賞。(記者陳柏廷攝)
「傳心之美─梵蒂岡博物館藏中國文物展」,大陸民眾對一個「景泰藍」工藝的十字架拍照。(記者陳柏廷攝)
「傳心之美─梵蒂岡博物館藏中國文物展」,大陸民眾對一個「景泰藍」工藝的十字架拍照。(記者陳柏廷攝)

梵蒂岡是中華民國在歐洲的唯一邦交國,不過日前在北京舉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設有梵蒂岡展館,梵方還派官方代表參加,被解讀是陸梵關係變化的訊號;5月28日北京故宮博物院又舉行「梵蒂岡博物館藏中國文物展」,這是梵蒂岡文物首度在北京故宮展出。文化交流是否上升到政治層面,也留下想像空間。

此項展覽醞釀多時,可謂好事多磨。2017年梵蒂岡博物館與陸方共同舉行記者會,宣布這項重大「藝術外交」突破,原訂2018年3月展出,但之後一年皆無消息,現在終於開展。梵蒂岡出展76件藏品,主要是有關天主教、佛教的大陸民間藝術品。

值得一提的是,上月底在北京開幕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就設有梵蒂岡展館,展館外梵蒂岡旗幟更與其他參展國家並列飄揚。不僅如此,大陸官方媒體在報導世園會開幕時,畫面清楚可見教廷旗幟,與過去陸方以馬賽克處理台灣邦交國國旗的作法完全不同。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黃奎博分析,過去外交休兵時,北京是拒絕台灣邦交國跟大陸互動的。而現在則一改常態,對台灣邦交國敞開大門,增加台灣在外交上的壓力。因為梵蒂岡對台灣很重要,北京此舉會對蔡政府造成壓力。此外,黃奎博指出,大陸若跟梵蒂岡建交將能提高國際聲望,但宗教議題也會被放大,這對陸方來講是兩面刃。

(記者/陳君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