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進黨立委陳柏惟一席陸委會改隸「內交部」的呼籲,堪稱昨日政壇最大笑話。而這齣鬧劇背後凸顯的是,「反中」在台灣已形成一種政治正確的氛圍,甚至說是「宗教崇拜」也不為過。陳的言論則無疑是全面反中「集體亢奮」的縮影。但盲目反中更像是雙面刃,雖迎合當下「民意」,但無形中也種下兩岸衝突的禍根。
大陸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兩岸因為防疫措施摩擦不斷。即使撇除大陸刻意隱瞞疫情不論,兩岸因滯留湖北台胞如何返台,陸配子女能否回台以及享用健保等隔空叫陣也時有所聞;種種新仇加舊恨,都成為當前部分台灣民眾仇中、反中情緒滋長的溫床。
「反智」言論在社會蔓延
陳柏惟認為陸委會與國台辦不對等,認為應該成立「統戰部」或「內交部」,將陸委會併入其中,避免被對岸吃豆腐。相關說法錯誤百出,讓不少人覺得玩笑鬧大了,但更應該看到的是,這位號稱最接地氣的立委,其言論正不偏不倚地迎合當下台灣的「反中民意」,而這恐怕不是用一句PTT鄉民愛用語,「閃開,讓專業的來」嘲諷幾句就可。
坦白說,過去4年兩岸關係低迷,部分台灣民眾始終對北京抱有一定程度的偏見,助長了反中情緒的高漲,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更形同「火上加油」,反中言行成為一種「集體亢奮」的狀態,「反智」的言論在群眾間蔓延,反中不只是政治正確,恐怕已上升至一種「宗教崇拜」的高度。
未來將加大撕裂台灣
凡事過猶不及。若以此次疫情來看,政府或部分綠委藉由一種「排斥」的做法,乍看之下或許團結了台灣,也一定程度宣洩了台灣民眾的不滿,但長時間來看,諸如陳柏惟的言行、諸多歧視台商、台幹,乃至陸配及其子女等矯枉過正的做法,反而可能進一步撕裂台灣,更縮減兩岸關係迴旋的餘地。
說真的,若真要從陳柏惟此事中得到什麼啟示的話,絕對不該止於幾句訕笑,而是應該要正視這種「盲目反中」所帶來的諸多後遺症,這種台灣社會集體亢奮下,所衍生出的諸多反智現象。
綠委要中研院改名
9日的立法院上演兩岸脫鉤大戲,台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認為,因為國台辦只是統戰部下組織,為避免不對等,可以在外交部設中國司處理中港澳業務,或是成立內交部併入陸委會。此外,立委還要求中研院英文名稱中的「Sinica」應改成「Taiwanica」,以避免在國際間混淆。
據了解,陳柏惟顯然不了解大陸組織,國台辦是國務院內涉台機構,與統戰部無相互隸屬關係。
陳柏惟是在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質詢外交部長吳釗燮時做以上表示。他說,在陸委會不動的前提下,要探討台灣政府機關組織對中國的對口單位的不公平問題,「我們陸委會、僑委會對中國國台辦、國僑辦,國台辦、國僑辦是在統戰部底下,但我們沒有統戰部啊」。他還說,去年1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蔡總統回應沒問題,但大陸後來都由國台辦發言,又要蔡總統來回應,此舉是對國家的貶低,因此建議可成立「內交部」或統戰部,將陸委會併入,反映「特殊國與國關係」。
事實是國台辦的發言,都由陸委會回應,哪來每一次都由蔡英文親自回應的問題。
此外,中研院長廖俊智9日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進行施政報告,對於中研院開發出新冠肺炎快篩試劑,立委均表示高度肯定。不過我中研院的研究成果,很容易在國際上被誤認為是對岸的,立委要求中研院的英文名稱「Academia Sinica」應該改為「Academia Taiwanica」。廖俊智回應,是否要將「Sinica」改成「Taiwanica」,中研院可以進行討論,但最後要不要改名,不是中研院本身可以決定,需要跟國家政策配合才行。
不過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9日仍通過臨時提案,要中研院討論改名,並在6個月內提出書面報告。最後要不要改名,立法院會尊重中研院內部的討論結果,即使不改名也沒關係。(記者/陳柏廷、張語庭、林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