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5・旺報-專題報導

2018-10-25・旺報-專題報導
收容陸偷渡客 新竹靖廬熄燈

階段性任務完成 兩岸交流歷史見證

俗稱「靖廬」的移民署新竹收容所,歷經8、90年代專責收容大陸偷渡客的「特殊」兩岸關係,到如今9成以上為東南亞非法外勞,24日在送走最後一批收容人後,宣告階段性任務完成,象徵性的熄燈儀式,也向外界宣告「靖廬」已正式走入歷史。

移民署指出,大陸2000年以後經濟不斷發展崛起,來台偷渡人數也急速遞減,1993年時1年共可查獲6700多人,2003年砍半只剩3458人,到了2013年更只剩下33人,新竹靖廬24日熄燈,正好見證30年來興衰演變。

陸偷渡客人數驟減

據移民署統計,2007年大陸地區非法入境者,4個收容所總計人數為446人,隔年降為285人,2011年更跌破十位數僅有68人,2012年再降到27人,今年截至9月,竟然更是破天荒的0人,和全盛時期動輒5000人相差甚鉅。

近年海巡查獲偷渡犯消長情形
近年海巡查獲偷渡犯消長情形

資深刑警回憶,早年大陸偷渡客前仆後繼,男的來打工,女的到應召站,靖廬經常爆滿沒法送入,只好先放在警局拘留所安置,萬華分局因為有數百家阿公店,也是陸女最常聚集的區域,當年地下室拘留所人滿為患,最高曾收容快40人,連睡覺都無法翻身。

內政部表示,新竹收容所早期主要收容大陸偷渡犯及逾期滯留在台者,在專責為大陸地區人民處理中心時期,依據《金門協議》,遣送萬名大陸偷渡犯回家,新竹靖廬是大陸偷渡犯在台之行的最後一站,無形中扮演兩岸交流的重要歷史見證。

新竹收容所24日送走最後一批外籍收容人,其中包含6名越南籍人,另有1名大陸籍偷渡客,具保責付等候擇期遣返。

古蹟林立 具歷史意義

「新竹靖廬,再會了!」內政部政務次長陳宗彥24日與新竹市長林智堅、海基會董事長張小月、移民署副署長鍾景琨赴新竹靖廬見證熄燈儀式。陳宗彥表示,新竹收容所內歷史古蹟林立,極具歷史意義,顯然已不適合繼續作為收容場地,為此移民署在高雄永安新蓋1間收容所,預計11月19日啟用。

內政部政務次長陳宗彥(左二)、新竹市長林智堅(中)、海基會董事長張小月(右二)24日見證新竹收容所正式熄燈。(本報系記者徐養齡攝)
內政部政務次長陳宗彥(左二)、新竹市長林智堅(中)、海基會董事長張小月(右二)24日見證新竹收容所正式熄燈。(本報系記者徐養齡攝)

張小月說,新竹靖廬過去有它的歷史使命,有賴許多NGO團體協助與輔導,如今在兩岸時空環境變遷,新竹收容所已經沒有業務上的需求,未來重新規畫,一定會成為遊客喜愛的地方。

(記者/徐養齡、陳鴻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