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術源自西方,發明至今已經180年,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日本殖民時期的台灣也有一群攝影師,受過專業攝影訓練,研究攝影技法,平時更喜歡在照相館內玩自拍,也拍下當時流行女扮男裝、口鑲金牙的潮流女性們,留下獨特的庶民記憶。《凝視時代》作者、攝影家簡永彬與多位攝影研究者合作採訪,紀錄下當時台灣的寫真館風貌。
簡永彬表示,日本殖民時期台灣攝影的蓬勃發展,對於現代的攝影、業餘攝影有深刻影響,「透過資料,我們可以回顧當時的盛況,像是當時女性很前衛進步的扮裝,以及寫真師在攝影棚中如何安頓被拍照者,像是手、腳要怎麼擺,一剎那間,拍下了這些生活的照片。」
簡永彬在書中寫到,台灣的攝影蓬勃發展,源自台灣總督府在1990年開放民間的印刷事業。當時許多單位會製作「寫真帖」,也就是相簿、攝影集,留存紀念,官方單位的寫真帖多由日本人開設的寫真館承接,台灣人開設的寫真館多以拍攝台灣家庭照、個人肖像、台灣人委託的外拍等業務為主。這些民間製作的寫真帖,呈現出日本殖民時期的人文風景。
書中也紀錄當時著名的寫真館,像是在日本人開設的寫真館的競爭之下,1901年由台灣人林草在台中開設的「林寫真館」,不只和鹿港的「二我寫真館」是台灣最早登記有案的兩家寫真館,「林寫真館」也是所有台灣人開的寫真館當中生意最好、繳稅最高的,在1930年時一年繳稅繳了24日圓。
羅訪梅寫真館的經營者羅重台,則是赴日到東洋寫真學校學習,回台經營寫真館後,1961年更引進手工彩色沖印,改變了1950年代之前彩色照片多由手工上色的技術,羅重台的兒子就回憶,當年台北不少照相館的彩色底片,最後都送到他家沖印。
書中也探究台灣最早的影像。作者之一、銘傳大學商業設計系主任高志尊表示,19世紀時有許多探險家來到台灣,留下紀錄的方式就是用攝影,「以前的文獻都認為,最早拍攝台灣的照片是由1871年約翰.湯姆森所攝,但目前資料已知,1860年代還有攝影家朱利安.愛德華茲拍大甲的照片。還有一位廣東人羅森,是攝影助手,曾經跟著美國的艦隊和銀版攝影家布朗到日本,當時也有船隻被派來台灣,因此也有可能留下最早拍攝台灣的照片。」
(中國時報/許文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