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8・中時-綜合報導

2020-07-28・中時-綜合報導
牽水狀撫今追昔 思索環境課題

雲林縣口湖鄉「牽水狀文化祭」27日舉辦「挑飯擔祭祖靈」儀式,口湖、四湖地區14聚落民眾以飯擔裝著祭品,徒步前往下寮聚落萬善爺廟,祭拜175年前在水災中罹難的祖先,除了緬懷先人,也提醒今人思考氣候變遷、環境與人類生存的課題。

口湖鄉「牽水狀文化祭」為台灣規模最大的水難祭儀,175年前口湖、四湖地區天氣遽變,狂風暴雨奪走數千人性命,後人每年農曆6月初7、初8以道教「牽水狀」科儀、「挑飯擔祭祖靈」儀式來拔度亡靈、緬懷先人,雲林縣長張麗善等人昨共同主持「挑飯擔祭祖靈」儀式。

許多參與儀式的村民想起罹難祖先,不禁淚流滿面,氣氛哀戚。萬善廟旁有300餘個小型墓塚,挑飯擔後眾人前往祭拜,晚上再進行墓塚點燈、放水燈活動。

張麗善表示,「挑飯擔祭祖靈」儀式展現慎終追遠的人文意涵;縣府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說,口湖「牽水狀文化祭」已登錄為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牽水狀」習俗源自大陸福建泉州,口湖鄉民藉由「牽水狀」追思因水災罹難的先民,更具地方特殊性與歷史記憶。

四湖鄉長蘇國瓏指出,「牽水狀文化祭」也引起日本學者注意,來台投入災害社會民俗研究,日本在2011年發生311大地震,希望探索台灣對於水難的災害記憶,作為台、日災後文化學術交流,協助災民撫平身心創傷。

(中國時報/張朝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