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鄉潭南、地利與雙龍3部落,2011年納入日月潭經管區內,為提升原鄉產業經濟,日管處致力於旅遊人才培訓及亮點商家扶植,另依布農傳說打造文化牆;其中地利與雙龍分別在前兩年陸續完成,潭南則在日前完工驗收,美得讓人驚艷,為部落添丰采!
新完工的文化故事牆,位在投63線指標6K處,即潭南國小的邊坡擋土牆外。內容以八部合音帶出意象;包括紅嘴黑鵯為布農先祖取火種等傳說,以及狩獵、歲時祭儀、耕織與環境互動,深具文化意涵。
信義鄉是全台布農族人的共同祖源地(Asandaingung),布農分為巒、丹、卓、卡、郡及現況不明的蘭社群,6大社群語言可通但腔調有異。潭南位在日月潭南岸山區,是全台血統最純的卡社部落,主要氏族有谷姓、幸姓和松姓等。
部落族人體能佳、善跑跳。中生代的幸振緯、170露營地負責人幸振賢,分別以短跑及籃球專長,畢業於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兩兄弟對於這面寬約160公尺、高3至6公尺的文化牆,無論是設計、構圖與施工都表高度認同。
他們解釋牆面故事,指洪荒遠古四處淹水,布農祖先為求生存,只能不斷往高處逃;及至山頂天雨未停,人們除了挨餓,也因高海拔受凍,亟需升火取暖、燒煮熟食,於是徵求勇士渡河到對面山峰找火種。
蛙類自告奮勇,雖順利背回薪炭,但途中被水花澆熄,且背部燙傷嚴重,因此變成癩蛤蟆;之後紅嘴黑鵯完成任務,但叼火飛行過程,身體被燻黑、腳與嘴被燒紅,於是成了現今模樣。
日管處副處長陳志賢說,布農族口述傳說質樸且生動,一如他們淳樸而豐富的生活經歷。期透過文化牆營造意象、為觀光產業帶來新亮點。
(中國時報/沈輝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