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4・Array

2019-09-24・Array
生態逼近臨界點 宣胡博籲加速減碳

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創辦人兼榮譽所長宣胡博(Hans Joachim Schellnhuber)接受《中國時報》獨家專訪時表示,全球許多生態系統如格陵蘭冰原、亞馬遜森林逼近不可逆的臨界點,應採取更積極行動挽救,否則將導致人類文明的毀滅;他同時鼓勵年輕人為未來而戰,老一輩有責任確保下一代能過好日子。

諾貝爾和平獎2007年頒給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宣胡博為IPCC重要成員。宣胡博最早提出全球應致力於將地球溫度升幅控制在2℃以內,目前這個目標從嚴訂為1.5℃,以因應暖化危機。他長期為德國總理梅克爾及歐盟主席的氣候變遷與科技諮詢顧問。

宣胡博日昨應中央研究院邀請來台訪問,參加「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研討會,並發表專題演講。他同時拜會副總統陳建仁、科技部長陳良基,表示台灣與德國在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對策方面可加強合作,台灣在科技方面有相當優勢,應在全球創新研發扮演重要角色。以下是宣胡博接受訪談摘要。

支持瑞典少女站出來

問:聯合國氣候行動高峰會9月23日在紐約召開,瑞典少女桑柏格(Greta Thunberg)受邀參加,您對她發起「氣候罷課」的看法?

答:桑柏格2個月前到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來看我,她希望多學一些氣候變遷的知識。她對氣候變遷憂心並發起社會運動,獲得全球關注,我相當欣慰。

我非常鼓勵年輕人要為未來而戰,因為這是他們要面對的未來。我今年69歲了,假設現在10歲的孩子,他們要面對本世紀末非常嚴重的氣候災難。

我鼓勵年輕人發聲,你們怎能眼睜睜地看著你們的未來被毀滅?這時候,需要一個象徵性的人物,桑柏格正扮演這樣的角色。每個年輕人都有權利為未來而戰。桑柏格現象也提醒老一輩,我們必須負起責任,我們這一代享受現代化生活之際,也要確保下一代能過好日子。所以,我百分之百支持桑柏格。

極端氣候變成新常態

問:今年熱浪侵襲歐洲,德、法、比、荷等國氣溫均創歷史新高,這個現象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答:今年德國有20個地點測得溫度高達41℃,有一個地方甚至出現42.6℃的歷史高溫,這麼高的溫度根本難以忍受,這個溫度比先前的紀錄高出2℃。地球能量失衡,大氣循環模式改變,這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南北極暖化的速度高於地球其他地方,高速氣流(Jet stream)變慢且形成巨大波動,由於海洋升溫比陸地緩慢,這些高速氣流盤旋在陸地上空,可能停滯6周到8個月。大氣模式改變,帶來極端氣候。未來的極端氣候變成新常態,沒有人能預測。

以2010年為例,熱浪侵襲俄羅斯,帶來高溫,不久後,巴基斯坦發生洪災,很多地方出現乾旱、洪災不斷循環發生。未來氣候波動性增加,以德國為例,前年雨量很大,去年和今年則是乾旱。在極端氣候下,農民受害最大,旅遊業也受衝擊,影響非常大。

憂心亞馬遜雨林崩壞

問:亞馬遜雨林大火對全球暖化帶來什麼衝擊?

答:亞馬遜雨林擁有地球上最豐富的生態系,有如一本生命之書,人們卻在尚未打開這本書之前,就毀滅它,這是很愚蠢的作法。亞馬遜雨林在氣候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幫助維持氣候穩定,並吸附大量CO2,你把雨林燒毀,釋放大量CO2到大氣層,將加速全球暖化。亞馬遜雨林大火持續4周,估計釋放出來的CO2相當於比利時1年的排碳量。

我最擔心的是這場大火若持續下去,將達到不可逆的臨界點,如此一來,整個亞馬遜雨林可能完全崩壞,屆時我們不再有如此龐大濃密的雨林覆蓋,拉丁美洲會變得乾旱,農業難以持續,整個拉丁美洲的面貌將完全改變,這就是亞馬遜臨界點。好比南北極融冰,一旦達到某個臨界點,再也無法回頭,這將是大災難。

台灣應積極能源轉型

問:近年台灣遭遇極端氣候頻率越來越高,您對台灣在因應氣候變遷上有何建議?

答:由於海水溫度上升,颱風強度越來越強。氣候與自然環境改變,農業會變得更加困難。想想看,各國農業累積數千年的經驗逐漸發展而成,如今氣候與自然環境變化太快,就好像全球農民經過大風吹,瞬間被安置在錯誤的土地上,外在環境改變了,以往的農耕方式完全派不上用場。

對抗氣候變遷,我們需要大轉型,邁向低碳經濟。在能源轉型方面,有許多創新方法,例如木造建築比起傳統鋼筋水泥建築可減少四分之三的碳排放量,如何打造堅固防火的木造建築,台灣可以發展更多創新模式。

在鼓勵創新方面,提供一個務實的建議,把傳統上對電價補貼取消,將這筆經費用於成立創新研發基金,聚焦於研發對抗氣候變遷的解方,德國正計畫這麼做。

(中國時報/謝錦芳)

熱浪侵襲歐洲,德法比荷等多個國家7月出現40℃以上歷史高溫,未來這樣的極端氣候會變成新常態。(摘自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
熱浪侵襲歐洲,德法比荷等多個國家7月出現40℃以上歷史高溫,未來這樣的極端氣候會變成新常態。(摘自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
亞馬遜雨林可能完全崩壞

短視加劇極端氣候 川普、巴西總統是罪犯

極端氣候頻率升高,人類行為加速氣候變遷的科學證據非常明顯,但仍有不少人否認氣候變遷的存在,這群人以美國總統川普為代表,他認為氣候變遷是場騙局。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創辦人宣胡博表示,這些人不相信氣候變遷,並非他們不懂,而是他們不願面對真相。

這些不相信氣候變遷的人,包括川普和巴西總統波索納洛等人,宣胡博說,這群人是難以溝通、教育的,他們並非缺乏氣候變遷的相關常識,而是他們太自私,只選擇接受對他們有利的訊息。他不客氣地批評,川普和波索納洛等人簡直是「罪犯」。

宣胡博說,川普和波索納洛把短期利益看得比永續發展來得重要。以亞馬遜雨林來說,窮人進入雨林,砍伐珍貴林木,開墾農地,他們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在乎以後會發生什麼問題。對於環境保護來說,民眾或政治人物的短視近利,的確是非常大的阻礙,這種現象在許多國家都出現。因此,必須建立法治系統,以司法的力量來減低對環境的破壞。

不過,針對亞馬遜雨林大火延燒現象,宣胡博說,巴西有嚴重的貧富差距,土地掌握在少數富有家族手中,窮人被迫進入雨林討生活,而波索納洛竟宣稱雨林是開放的,毫無管制與保護,在這樣的情況下,你還能有什麼期望?在這個情況下,犯罪行為是從社會上層開始的。

宣胡博說,在巴西的朋友告訴他,巴西從事環保運動人士被謀殺,這個數字不斷上升。在波索納洛領導下,貧富不均是環境遭破壞的一大驅力。

(中國時報/謝錦芳)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創辦人兼榮譽所長宣胡博(左二)、氣候能源與政策專家柯林菲(Daniel Klingenfeld,右一)與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右二)、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特聘研究員陳于高等人合影。(謝錦芳攝)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創辦人兼榮譽所長宣胡博(左二)、氣候能源與政策專家柯林菲(Daniel Klingenfeld,右一)與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右二)、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特聘研究員陳于高等人合影。(謝錦芳攝)
轉型拚永續發展

台灣應從低碳經濟找賣點

近年台灣遭受氣候變遷影響,颱風、洪水出現頻率升高,不過,氣候變遷在總統大選中完全被忽略。德國氣候變遷學者宣胡博指出,台灣的2050年減碳目標比國際標準落後許多,難以發揮作用,台灣應進行深度減碳,加速朝向低碳經濟,並找出自己的利基。

台灣的「國家自訂貢獻」減碳目標(NDC),規畫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降低至比2005年減少20%,而《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明定,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至2005年50%以下。台灣預估在2050年人均排碳量為5.4~6公噸,與《巴黎氣候協定》將世紀末升溫控制在1.5~2℃,所需減碳目標為2050年人均排碳量1.0~1.7公噸相比,台灣減碳目標顯然落後太多。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指出,台灣人均排碳量在人口1000萬以上國家中名列前茅,台灣長期依賴石化燃料等高汙染的褐色經濟,民眾關心空氣汙染,企業擔心五缺,卻未把減碳視為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機會,只想繼續享受便宜的水、電、勞工,並大量消耗有限的資源。

宣胡博指出,我們面對的是嚴峻的氣候危機,在2050年以前應該達成零排碳。台灣是個海島,未來受到極端氣候的威脅會越來越大,然而,台灣的減碳計畫落後國際標準很多,沒有意義,屆時台灣的產品可能無法賣出去。

宣胡博指出,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有很多創新機會,台灣可以找出自己獨特的賣點(USP),例如目前大力發展風能,台灣有強大科技基礎,可以趁機發展海上浮動風電;在農業方面,大量使用農藥破壞生物多樣性,導致生態系統崩潰,農業必須加以革新,這些都是研發的新機會。

宣胡博辦公室裡掛著愛因斯坦的海報。(鄧博仁攝)
宣胡博辦公室裡掛著愛因斯坦的海報。(鄧博仁攝)

(中國時報/謝錦芳)


  • 策畫、執筆:謝錦芳
  • 攝影:王英豪

你可能還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