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31・工商-專家觀點

2018-05-31・工商-專家觀點
工商社論》台商A股掛牌可以創造多贏棋局

灣上市公司或是台商A股掛牌,雖然是個充滿政治想像空間的議題,但是如果將政治金融鬥爭的外衣脫掉,台商若能善用兩地雙掛牌的機會,的確有可能為公司營運格局再上一層樓,擺脫台灣與大陸此消彼長的零和疑慮,創造股東員工與客戶三贏的棋局。

鴻海集團旗下工業富聯(FII,掛牌代碼601138-SH)在大陸A股掛牌緊鑼密鼓進行,令人訝異的是,一反市場高度預期的高本益比掛牌,FII將以每股人民幣13.77元,本益比僅17倍的低價掛牌,引爆大陸股民的抽籤搶購熱潮,有1432餘萬戶上網申購抽籤,申購股數是抽籤股數的711.06倍。鴻海採取低價上市的安排,成功吸引大陸投資人的目光,讓生硬的硬體製造企業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全民話題,為郭台銘與鴻海集團做了一次絕佳的公關宣傳。

工業富聯同時吸引到大陸龍頭企業加入成為戰略投資人,大陸三大互聯網龍頭 BAT同時入列,阿里巴巴(中國)網路技術公司、深圳市騰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及百度在線網路技術(北京)公司,都買進2178萬6000股工業富聯公司的上市新股,每家斥資3億人民幣、相當於新台幣14餘億元,持股必須超過三年,成為與郭台銘並肩而行的戰略投資者。

工業富聯的戰略投資名單非常強悍,有中央直屬的中央匯金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配發5809萬7000股,投資人民幣8億元成為排名第二的戰略股東,上海國有資產的上海國投協力發展基金9.99億元人民幣取得7254萬9000股,位居第一,中國鐵路投資公司則以4357萬2000股,投資人民幣6億元位居第三。上海國投、中央匯金、以及中國鐵路,都是喊水會結凍的國企,代表了大陸對於FII上市的強力支持。

鴻海工業富聯在A股上市後,將成為總市值僅次於監控龍頭海康威視,大陸第二大的工業股,而郭台銘將人工智慧製造的高成長資產灌注在工業富聯帳上,更讓工業富聯成為大陸AI製造的代表性企業。郭台銘用最好的資產、最大的成長性、最便宜的價格,讓利給大陸龍頭國企與散戶股民,確保了工業富聯緊密跟隨國家政策、市場成長、金融市場長線發展,堪稱是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成功上市。

雖然台灣媒體與證券主管機關對於FII的A股掛牌高度關注,甚至有一定的負面疑慮,不過,工業富聯A股上市是鴻海集團戰略布局的延續,鴻海切割子公司上市已經有非常多次的成功經驗,從香港富智康(FIH)、臻鼎-KY到樺漢等,都是走同樣模式,差別只是子、孫公司上市地點不同,以及上市規模大小的差異而已,而切割子孫公司掛牌的共通特點則是,新股募資都與上市地當時最熱門的產業議題緊密結合,都獲得不錯的掛牌效益,也都創造了遠高於作為鴻海事業部門的財務與業務利益,這是善用兩地掛牌,追求母子雙貴的高明戰略。

從2005年國祥製冷掛牌起算,已經有33家台灣企業成功在大陸掛牌上市,其中有哈森股份、中潛、艾艾精工等在台灣沒有業務也未掛牌的純大陸台商企業;也有早年華映科技購併閩閩東的借殼上市模式;介於其中的有環旭電子、鼎捷軟件這種台灣下市、A股重新掛牌;也有鴻海這種切割子公司,T+A雙掛牌模式;另外則是台灣以F股上市,另外分拆不具競爭性的業務在大陸A股掛牌,以F-臻鼎控股分拆鵬鼎控股在大陸掛牌為代表。

不同的上市模式各有優點,也必須要借助不同企業發展戰略來支持,每一個抉擇都需要公司經營者進行複雜且細膩的布局,不能單純以大陸本益比高、台灣被掏空來解釋,更不能民粹的認定只要死守台灣就是公司最佳發展策略。畢竟,股票IPO再熱鬧也只是一時,最終公司的價值還是要看長遠經營出來的基本面來決定。

台灣證券交易所與櫃買中心日前估算,有16家上市上櫃公司正在研擬登陸A股掛牌的可能,另外已經向大陸證監會提出申請的還有江蘇榮成、上海南僑、鵬鼎控股、與聯德精材等四家。

台灣證交所關心掛牌公司分拆、下市、轉掛牌等,是責無旁貸的義務,然而,台灣證交所不應該採取行政干擾的手段,阻撓上市公司的決策,而應該從整體資本市場發展的長期眼光,將台灣上市的全方位條件做好。過往,台商在台灣股票上市具有無可挑戰的吸引力,如今卻因為大陸的爭取而逐漸喪失優勢,這是台灣證券交易所無可逃避的挑戰,也是證券市場國際化、產業化必須回應的課題。

股票上市不是零和遊戲,多市場掛牌也是大多數跨國龍頭企業自然的抉擇,證期局與交易所、櫃買中心應該著眼於強化台灣股市的競爭力著手,讓台商在台灣不論是單獨上市、或是多個市場掛牌,都能形成最有利的長期發展戰略,為股東、員工與客戶創造最大的價值。

(工商時報/主筆室)

延伸閱讀
工商社論》財金幫、國庫幫可以休矣

工商社論》缺電的夢魘,已從「極熱5月」開始

工商社論》美中貿易戰的隱憂仍難消除

想看更多請上工商E報官網